中材鋰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由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和滕州盈科合眾投資管理中心共同出資組建。公司專業從事鋰電池隔膜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5~20μm濕法雙向同步拉伸隔膜及各類涂覆隔膜。公司秉承以顧客為中心、以質量贏市場的戰略定位,安全至上、快速響應、質量為本、技術領先的經營策略,創建基于流程和全員創新的學習型組織,精心打造全智能化工廠,通過穩定的高品質產品和全方位服務滿足客戶需求,著力打造行業標桿企業。
秉持創新基因,勇挑重任,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2006年,中材科技開始潛心研究PTFE復合濾料,實現了膨化PTFE薄膜產業化,開發的覆膜濾料彌補了國內技術空白。2009年,組建鋰膜項目部,正式開展鋰電池隔膜的研發。2011-2012年,中材科技啟動首條720萬平米中試線建設,由于技術成熟度低和裝備精度不足等原因,產品的一致性、良品率存在波動,成本難以有效控制。2013-2015年,中材科技新建兩條中試線,產品性能顯著提升,獲得CATL等電池客戶的認證和應用。這期間,申請鋰膜相關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弘揚自主創業精神,厚積薄發,實現產業化
2015年底,通過戰略梳理,中材科技確定將鋰膜作為主導產業發展,同時著手組建中材鋰膜有限公司,作為鋰膜產業發展的平臺。2016年3月,中材鋰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期啟動“年產2.4億平米鋰電池隔膜建設項目”。一是立足高端,創新建設模式。選用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濕法雙向同步拉伸技術路線,采用BT方式與兩家企業合 作,加快生產線建設進度。二是砥礪前行,勇克技術難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協調指揮;廣大員工廢寢忘食、連續奮戰,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2017年8月,“年產2.4億平米鋰電池隔膜建設項目”首條生產線建成,產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新能源領域空白、替代了進口。中國建材集團宋志平董事長在中材鋰膜首條生產線推介會上指出:中材鋰膜的鋰電池隔膜作為集團十大新材料重要成員之一,項目的建設速度、技術裝備、生產的產品質量之高令人震撼、超乎想像。
目前,一期項目四條線全部建成投產,標志著中材科技鋰膜產業實現“從0到1”的突破,四條年產6,000萬平米生產線運行狀態良好,產品性能優越,并已為主流電池企業批量供貨。同時,由公司投資15.5億元建設二期項目“年產4.08億平方米動力鋰電池隔膜生產線”。2019年8月,中材科技已向湖南中鋰增資9.97億元取得其60%股權,迅速提高市場份額,深入綁定戰略客戶,加快實現鋰電池隔膜產業戰略規劃。未來隨著產業進一步放量,還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踐行“三精管理”,內外兼修,生產經營管理初見成效
以市場為龍頭,躋身國際一流電池供應商行列。創新實施“3+N”的市場開發策略,推行戰略客戶TQM服務模式,全面提升客戶產品使用體驗。
以踐行集團三精管理為抓手,夯實經營管理基礎。一是建立分層分類的培訓體系,完善勝任力模型,建立內訓師隊伍,推進培訓課件編制,積淀公司獨有的知識資本,為人才儲備和培養夯實基礎。二是啟動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項目,優化了組織架構、崗位配置、工作流程和工作標準。三是建立全流程管控的質量體系。在南京中試線推行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基礎上,滕州工廠通過SGS的各階段審核,獲得IATF16949體系認證證書。四是多舉措落實成本管控。把控主材采購價格,拓寬供貨渠道。五是提高信息化系統適宜性,打造智能工廠。建立ERP、MES及自動化集成的三級運維體系,保障信息化系統平穩運行。
推動黨建和中心工作互促互進,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一是把黨建賬與經濟賬合成一本賬,推動企業中心工作。公司堅持“十三五”戰略發展路徑,把產線穩定運行、質量提升及項目建設達產達效作為生產經營及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在企業內部開展了一系列管理專項工作。在破解生產經營難題上,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職工,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大力實施降本增效和崗位創新。二是加強“四化融合”,營造良好企業氛圍。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關注一線群眾的工作和生活,開展了多元化員工關系工作。把黨建文化與安全環保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對公司安全環保工作的重要作用。黨委成員參與領導值班和安全檢查,協同開展安全培訓和安全演練,持續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把黨建文化與廉潔從業文化結合起來,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加強黨風廉潔和法治宣貫教育。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堅決杜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的問題,為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起到了保障作用。
以戰略為指引,奮發圖強,向國際一流鋰膜研發制造和服務提供商邁進
公司明確了“一體兩翼”的發展路徑。“一體”即精益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兩翼”分別是高性能膜材料研發中心和鋰膜裝備制造平臺。前者圍繞電池隔膜材料和未來電池所需要的其他材質的功能膜材料進行開發,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后者是為了保持中材鋰膜在同步雙拉工藝的技術優勢,并不斷開發更大幅寬、更高車速的裝備而建立的,終極目標是開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規模同步雙向拉伸產線,并逐步實現裝備國產化。
未來,鋰膜產業將專注于提升中高端動力、儲能和3C類鋰電池客戶價值,堅持科學工程方法和價值管理理念,發揮人才和裝備集成優勢,整合供應鏈資源,通過高效運行和不斷技術創新,做強做優做大濕法鋰電池隔膜產業,迅速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
此外,隨著低碳經濟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鋰電池產業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據相關統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125.6萬輛,其中乘用車105.3萬輛,繼續保持高增長趨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驅動,優勢逐步凸顯,預計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繼續保持高增長。2018年以來,隨著國內補貼持續大幅退坡疊加行政壁壘消除,市場全面開放,鋰電池產業鏈已進入全方位競爭階段,隔膜作為鋰電池最核心的材料之一,正處于戰略機遇期。
未來鋰電池隔膜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薄,技術趨勢是濕法雙向同步拉伸涂覆隔膜,濕法涂覆隔膜符合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驅動國內濕法鋰電池隔膜需求快速增長,隨著技術工藝水平不斷提升,國內隔膜廠商已開始逐步打破日韓隔膜企業市場主導地位,實現部分國產替代。
隨著增資控股湖南中鋰,公司鋰電池隔膜產業年產能達到7.2億平米,年底將達到9.6億平米,并購及自建雙軌驅動將快速推動公司鋰電池隔膜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