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強化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中材科技作為科技型企業始終堅持深耕科技創新領域,不斷加大基礎研究的創新力度,強化工程化技術研究,持續推進產業化技術研究,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公司還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研領軍人才,解決了一批“卡脖子”難題,增強了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領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
北玻有限王浩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在充分發揮勞模示范帶頭作用,激發廣大勞模和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以個人帶團隊,在推動公司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復合材料為研究方向,在新能源汽車、先進復合材料領域作出了積極貢獻。
王浩,1962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2年國家建筑材料工業總局優秀青年;2005年中材科技勞動模范。他從業以來主持完成科技部專項基金項目“搶險呼吸器用復合材料高壓氣瓶”研究工作,復合氣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主持完成“某型復合氣瓶”的研制工作,解決了高溫工作復合氣瓶制造的關鍵技術問題,滿足了國家急需;主持完成“863”項目“先進復合材料高壓容器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工作,針對未來航天型號任務需求,完成先進復合氣瓶結構優化、高結構效率復合材料纏繞技術等方面研究,研制出35MPa復合材料結構效率38km的輕質復合氣瓶;主持完成“863”項目“CNG汽車用金屬內膽復合材料氣瓶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工作,完成目標產品設計、成型及各項性能試驗研究工作,形成批量化生產技術。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十余篇。
王浩創新工作室目前人員有26人,均有多年的復合材料及相關專業的從業經驗。教授級高工、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等具有較高的科研生產技術水平。所從事包含設計、材料、工藝、機械等方向專業人員,專業結構合理、全面,具備豐富的設計與工程實踐經驗。
工作室工作場所總面積為1000m2,功能區劃分完善。工作室區域有辦公區,會議室,纖維纏繞機工作區域,氣瓶內膽成型區,復合材料氣瓶后處理區,復合材料氣瓶性能實驗區,實驗室等7個工作區域。目前,現有國產及進口數控纏繞機5臺、不同規格的固化爐數臺、水壓試驗設備、氣壓試驗設備、疲勞試驗設備、水壓爆破設備等,配套設施設備齊全,為科研生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創新工作室下設制造部、辦公室、技術開發部。其中技術開發部負責新項目開發、新產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制造部主要將技術開發部研發產品進行批量化生產,協助技術開發部進行新產品的試制;辦公室負責物資采購、產品銷售、聯絡反饋等工作。創新工作室制定了《創新工作室學習培訓計劃》,以學習培訓為途徑,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建立一支學習能力強、創新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團隊。依據《創新工作室學習培訓計劃》每2-3個月由技術負責人定期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學時不低于2小時,學習內容以崗位專業知識、創新項目相關知識、經驗總結、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為主。各工藝室負責人為主要授課人,負責編制學習計劃和學習教案。依據《創新工作室獎罰制度》,對符合要求的成員予以獎勵。
創新工作室每年為公司新畢業入職大學生開展復合材料成型培訓,工作室以產品為切入點結合復合材料成型理論知識為新入職員工開展了專業培訓,使新員工能夠迅速適應專業崗位,2018年-2020年10月累計培訓新員工75人。創新工作室每年接待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復合材料高分子專業在校生進廠實習學生人數達180人次,創新工作為不僅為這些高校學生開展課程培訓,還組織學生參觀生產現場讓學生對產品更直觀的認識。
創新工作室完成《航空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高壓氣瓶組件設計與制造技術》、《航空復合氣瓶輕量化技術研究》創新成果已在公司生產航空氣瓶中進行了應用,2018年-2020年上述氣瓶累計生產104只,共為公司帶來568.1萬元效益?!渡詈S脧秃喜牧蠅毫θ萜骷夹g研究》項目成果深海復合材料壓力容器已實現小批量供,合同收入50.15萬元。